编者按:山塘安全,人命关天;山塘设计,责任重大。去年12月市纪委发出通报后,高山山塘整治工程变更率由177%下降至18.9%,比例下降158.1个百分点;变更金额由420085元核减至44813元,核减375272元。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一个2.4万方的山塘整治从立项至完工用了近三年时间,而从发现渗漏暂停施工至拟采用黄泥套井方案出台,前后共用了10个月时间,这确实值得广大干部反思,执行力就在身边。现将高山山塘整治“回头看”情况通报,请在全体机关干部和相关设计单位中传达。
项目推进是体现执行力最直接、最有效、最看得见的地方。为进一步提升执行力,规范工程变更监督,以科学、高效的作风推进工程建设, 8月20日至27日市纪委对高山山塘整治工程进行回访督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
相关情况
某高山山塘位于上虞市某镇某村,集雨面积0.075k㎡,有效库容2.4万方,坝长72m,最大坝高6.0m,坝顶宽5.0m。
2011年7月该高山山塘整治工程立项。
2011年12月完成招投标,上虞农发水利建筑有限公司以237029元中标,当月进驻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坝体右侧靠近山体边有水渗漏,并汇报给有关单位。后经市、镇水利专家对坝体渗漏进行会诊,决定停止施工,并要求某水利设计院,按照常规渗漏采取黄泥套井方案进行重新设计。
2012年10月,该水利设计院使用黄泥套井编制了施工图并作出预算,其预算数为原基础上提高420085元,变更率高达177%,由于该工程变更量与相关文件精神相抵触,该方案一直没有实施。
2013年4月28日,市水利局再次组织人员对高山山塘渗漏现象进行确认和分析会诊,在降低水位后发现渗漏处仍旧有水渗出,因此,确认是绕山渗漏,不是坝体渗漏,在确保安全情况下,要求该水利设计院将原先以堵为主的黄泥套井方案调整为以疏为主的坝体反滤,工程变更为44813元,工程变更率为18.9%。
2013年6月开始,施工队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加固修建,现工程已接近尾声。
原因剖析
从立项设计到动工建设涉及很多环节,其中不论哪一个环节造成失误,都将给工作带来被动,影响形象、影响效能、影响执行。
一、责任不强。高山山塘整治工程在前期勘测设计中,勘测设计人员没有对山塘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了解,没有将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各类问题统筹考虑,本应该注意的地方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工作不深不细,敷衍了事,没有及时发现渗漏现象,最终导致设计存在缺陷。
二、效率不高。高山山塘整治工程,从立项到完工用了近三年时间,一个2.4万方的小山塘的整治却用了如此长的时间,从发现渗漏暂停施工到拟采用黄泥套井方案出台前后,共用了10个月时间,暴露出相关责任单位和工作人员办事拖沓,效率不高,催催动动,不催不动,主动性不够、责任心不强。
三、把关不严。在发现渗漏现象后,相关单位不是积极查找问题的根源,而是想当然凭经验决策。采取黄泥套井方案,追加预算420085元,后因此事被通报,黄泥套井方案自行否决,最终修改方案只增加了4万多元,从42多万元到4万多元,如果没有通报而实施黄泥套井方案,不仅浪费时间,而且白白耗费这么多财力,从中暴露出相关责任单位和工作人员审核不严、把关不严,导致决策失误。
警示体会
通过对整个事情的剖析,有以下几点,可以从中吸取教训,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一、领导抓执行、干部学业务。在依法办事的新形势下,学业务是抓执行的基础,抓执行要靠学业务来保障。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不少干部不爱学习、不懂业务、而且责任心不强。现在一些干部喜欢用惯性思维,喜欢用老套陈旧的方式行事,遇到事情或者处理问题,第一反应往往是“过去是怎么做的?”在潜意识中就会产生这样的念头,原因在于按照惯性思维和行为习惯,工作就不会出大的纰漏,因此甘愿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而在新形势下做好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相应能力,而且还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和承担失败的勇气。一个不爱学习、不愿提高素质的人又怎能把工作做好、干出亮点呢?因此,要形成“领导抓执行、干部学业务”的良好风气,积极营造“加强学习、提升业务”的氛围。否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终将淘汰。
二、领导作表率、干部快跟上。人是有惰性的,对待工作能拖则拖,不着急明天再说,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办事拖拉的工作作风。要知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其结果必将“误入歧途”养成拖拉习惯。因此,身为领导干部为百姓办事,要急为百姓之所急,想为百姓之所想。领导要带头作榜样,要有拖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争分夺秒、雷厉风行做成事、办好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说一句算一句,句句算数;立一项成一项,项项落实。否则,就会随心而为,摆不正位置,到最后那也只能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三、相互多沟通、工作少推诿。一个工程从立项、招标、施工、验收涉及到多个部门和乡镇,而不同的部门和乡镇又有各自的职责,这其中任何一个单位出现差错或拖延一下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度,每个单位都是这个项目中的一个小单元,只有把每个单元团结、协作成一个大团队,才能迸发出强大的战斗力,才能达到1+1大于2的效果。因此,要摒弃孤立作战、各自为战现象,以项目为单位培养团队精神,加强单元之间的信息传输、交流、反馈,提高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这样才能保质保量按期完工。否则,又只能重演一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相互推诿扯皮的老故事。
(原载于《廉情参阅》2013年第5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