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冯洁娜
本报讯 昨天上午,我区举行“工程腐败”如何预防——“双查双保”中介监管报告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区“双查双保”中介监管工作情况。新华社、人民日报、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10余家新闻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
以前在一些政府投资项目招标中,往往存在施工企业低价中标,随后通过中介高价变更的情况,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和滋生腐败。针对这一现象,我区从2012年底起专门建立了“双查双保”制度,不断规范中介市场秩序,积极探索中介监管新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年年初,我区对这项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提炼,并以年度监管报告的形式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进一步提升我区中介监管工作水平。全书由代序、主体部分和跋三部分组成,其中报告主体涵盖了领导关怀、工作机制、制度管理、系统研究、媒体肯定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据介绍,“双查双保”就是“查假保底线、查漏保公平”,查假保底线即严查中介提供的虚假证明、虚假报告、虚假发票,保法律底线;查漏保公平即严查项目设计漏洞、设计变更,保市场公平。区纪检监察和发改、审计、农林等部门从加强制度规范、强化审计监管、深化中介整治入手,倒逼中介规范,让政府投资“阳光化”。与此同步,区监察局还原创了一张“双查双保”中介监管示意图,将政府项目运转的全过程近20道环节标识得清清楚楚,每一道环节都有监管部门。
为进一步规范中介市场,去年5月15日,我区开通了“双查双保”中介网络监管平台。借助这一平台,所有参与政府财政资金相关的中介机构、项目合同,均被纳入到电子网络监管之下,向全社会公示,打破以往中介信息不透明的状况。在这一平台上,区纪委还设立了曝光台,对查处的问题进行通报,公布不良中介名单。
监管有力,效果不断显现。2012年,“双查双保”监管当年就在村级工程建设项目中节约财政资金3500万元,2013年至2014年每年在政府性投资项目和村级工程建设项目中节约财政资金3.2亿元左右,今年1至6月节约1亿元左右。市场公平了,吸引了更多有实力的中介公司进入。全区监管前原有各类中介109家,目前网站登记在线的中介已增加到316家,其中有3家全国行业前十强入户我区。
令人欣喜的是,我区“双查双保”中介监管的实践与探索,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媒体的大力宣传。李强省长充分肯定并总结出了上虞“五条经验”;省委常委、纪委书记任泽民来虞调研时也特别指出,“双查双保”中介监管平台建设很有新意。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纪检检察报、经济参考报、浙江卫视等新闻媒体都对“双查双保”中介监管这一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
《上虞日报》2015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