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冯洁娜)群众扫扫“码”,工程进度、人员考勤等信息一目了然,还能在投诉专栏留言;工程管理人员扫扫“码”,考勤、管理资料、整改通知等工作都能在掌上完成。
5月1日起,我区“双查双保”工程监管2.0版平台上线试运行,对全区政府投资(国有建设)项目和村级工程在线实时监管。在城市大脑底层数据的基础上,针对工程监管要点开发核心算法,实现了全区项目在投资、进度、安全、质量等方面“一张网、一平台”。工程建设的各个重要环节、重要节点、重要材料等都得到严格监管,给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参与中介等套上了“紧箍咒”。
早在2012年,我区就在全国首创实施了政府投资项目“双查双保”中介监管机制,通过中介监管网信息化管理,在政府投资项目开工率、年中调整率、工程变更率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建成省级、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随着政府投资项目不断增加,工程领域新问题不断涌现,对工程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区“双查双保”工程监管领导小组牵头推动工程监管向数字化、标准化、全流程迭代升级、系统集成,积极探索实践“双查双保”工程监管2.0版。
据介绍,这套系统整合了不见面招投标系统、政府投资(国有建设)项目进度管理系统、工程审计管理平台、村级工程审计管理平台、“双查双保”中介监管平台等数据,实现各部门数据一网共享。工程完成招投标后,系统将自动抓取相关部门平台的工程中标价格、建设内容、施工单位、参建单位、监理单位等主要信息内容,并根据事先设定的行业类型进行房建、市政、交通、水利等分类,经行业主管部门确认后进入实时监管。系统产生的数据再对接到各部门平台,真正形成由招投标开始,最后反馈运用到项目监管的全流程闭环。
系统中,各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监管内容,分别设定了监管流程、重要节点和重点内容,建立自动“预警”机制。当某个工程出现人员脱岗、工期滞后、随意变更等情况,将实时触发预警,各方主体提前介入,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早整改,既能保障工程质量,又能加快施工进度。区纪委监委也将全程督办,及时介入问题调查解剖、通报曝光、追责问责,对工程监管不力,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依法依纪依规严肃查处。
“依托这套数字化实时监管系统,将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市场,有效堵塞监管漏洞,降低廉政风险,减少干部出事。”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前期,我区开发了“不见面”招投标系统,串标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监管中发现部分企业为提高中标率,不惜购买或外借大量外地资质参与招标,项目中标后进行私下买卖,收取高额管理费,买标卖标现象又凸现出来了。而现在通过对参与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定点定位等监管措施,确保参建人员与合同人员一致,通过全程“管人”来实现全程“管工程”的目的,可有效预防中标项目买卖情况的发生,促进形成风清气正健康发展的工程建设市场。